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最新訊息
2021/05/10 | 富士康的碳減排樣本:承諾2050年實現碳中和,ESG是企業必做題

隨著我國「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雙碳目標的確立,「碳減排」已成近期全民熱議話題,影響著國內各行各業的生產經營方式乃至個人的生活方式。

中國的大企業在碳減排方面做得如何?他們在響應雙碳目標時,遇到哪些挑戰?日前,經濟觀察網專訪了富士康科技集團董事長特別助理、環保長洪榮聰,向其了解富士康集團的相關情況。

2050年實現碳中和

2020年,富士康集團的母公司鴻海精密對外宣布,2050 年前,鴻海所屬價值鏈將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目標。也就是說,富士康集團的碳中和目標時間要比中國政府定下來的碳中和目標時間早10年。

在訪談的一開始,洪榮聰就告訴經濟觀察網,富士康從10多年前就開始開展節能減排工作,這不僅是企業自身落實社會環境責任的舉措,也是基於客戶的相關要求,甚至客戶還會協助富士康一起降低生產環節中的碳排放。

洪榮聰介紹,按照碳排放的三個範圍劃分(範圍一是直接排放,例如燃煤的碳排放;範圍二是外購的電力或者熱力產生的排放,範圍三指除前兩者外的排放),富士康主要是範圍二的排放,幾乎占到99%,因為富士康目前使用的能源幾乎都是電能。

早年,富士康在測算碳排放量時的做法是統計整個園區一年的耗電量情況,再統計園區的產值,得出每單位產值所需的電能消耗,較少以產品碳足跡(產品碳足跡指沿著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包括從原材料的開採、製造、運輸、分銷、使用到最終廢棄階段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方式測算,因為富士康涉及的只是產品生產中的代工組裝環節,而且產線涉及的不同客戶產品種類和數量非常多。

富士康的母公司鴻海精密從2010年開始就每年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2020年6月發布的《2019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是其最新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該報告書介紹,2019年,鴻海內部提出了2115項使用能源改善措施,其中空調系統與照明設備的整改省下了127萬度電;在中國大陸各地建置的屋頂式太陽能站年度發電量達2.5億度,如果再加上其他綠能與清潔能源的利用,綠電相關電力使用量達到9.5億度,占其中國大陸園區總能源使用量的10%。

在2019年度企業報告責任書中,鴻海精密定下目標,在2015年的基礎上,2020年能源節約率為22%、單位產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24%。鴻海是否順利完成了目標,還有待新數據的公布。

降低碳排放需要調動的不只是一家企業的付出,作為產品的中間製造商,富士康在碳排放工作上除了和品牌商客戶協同,也對上游供應商提出節能減排要求,打造綠色供應鏈。

鴻海精密方面披露,公司為供應商制定減碳量化目標,要求供應商按照ISO 14064-1標準進行GHG內部盤查,2019年底,超過90%的供應商完成了ISO 14064碳盤查工作。再往後,供應商要完成產品碳盤查,然後進行製程的改良從而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

期待配套政策的出台

「ESG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必做題。」洪榮聰介紹,富士康集團每年花在實現節能減排、碳中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投入在億元級別以上,中國政府提出的雙碳目標、客戶要求的實現碳中和,對於富士康來說,短期承壓,但中長期來看是利好,因為環保是繞不過去的話題,早一點採取行動就意味著能夠更好掌握主動權,不至於等政策落地面臨著被淘汰的窘境。

近期,富士康聘請了STBi(科學減碳倡議組織)為公司做減碳目標的設計,讓整個減碳行動更加符合第三方權威機構的標準。在洪榮聰看來,想要做好碳中和,首先要做好盤查定量的工作,量化工作也應該交給第三方權威機構來審核。

科學減碳倡議組織源於碳信息披露項目(CDP)、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UNGC)、世界資源研究所(WRI)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相互合作,界定並推廣設定溫室氣體科學減排目標的最佳實踐,為克服減排障礙提供指導。

至於如何更好地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洪榮聰表示,政府出台的配套政策非常重要。

洪榮聰假設一個場景,如果國內的政策認定某個發電廠的電是綠電,富士康又可以跟該發電廠簽約,只用它的電,實現碳中和就容易定量並完成。但現實是,目前大家都是通過電網公司拿到用電,企業也還難以跟完全提供綠電的發電廠直接簽約。而什麼樣的電屬於綠電呢?風電、太陽光電自然屬於綠電,但這種發電模式不穩定,核電技術相對成熟,但核電是否屬於綠電各國定義又不同。如果外部電廠無法滿足富士康的綠電需求,而富士康要完成碳中和目標,可能就要自己投建綠電廠或以額外購買綠電憑證的方式達成,那樣過程就會複雜許多。

此外,富士康還有一個協助實現碳中和的想法,就是正在布局的電動車產業。未來,富士康所造電動車所節省下來的碳排放量是否能認證到富士康身上?這就與政府的政策有關。

今年2月,知名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有個引發業內關注的新聞,其財報顯示2020年公司首次實現全年盈利,但實際上其2020年在歐洲通過出售碳排放額度獲利將近16億美元,如果剔除這部分的獲利,特斯拉2020年度主營業務依然是虧損。

「短期我們會持續推動做(碳減排),中長期要根據政府的政策做相應的配合,我們每個人都要配好十八般武藝,政府出了政策就可以做到馬上跟上。」洪榮聰介紹道。

來源:經濟觀察網